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
此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
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
到了“惊蛰节”
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
故曰惊蛰
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,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。
惊蛰三候
一候桃始华
惊蛰之日,“桃始华”,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,乃闹春之始。
二候仓庚鸣
惊蛰后五日,“仓庚鸣”,仓庚就是黄鹂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嘤其鸣,求其友。
三候鹰化鸠
再五日,“鹰化为鸠”,古人称“鸠”为布谷鸟,仲春时因“喙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”。到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
惊蛰习俗
蛰吃梨
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”
惊蛰有吃梨的习俗。惊蛰节气,乍暖还寒,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,身体不舒服。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。
蒙鼓皮
“惊蛰,孟春之中也,蛰虫始闻雷声而动;鼓,所取象也;冒,蒙鼓以革。”
惊蛰是雷声引起的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
惊蛰诗词
咏二四气诗 · 惊蛰二月节
(唐) 元稹
阳气初惊蛰,韶光大地周。
桃花开蜀锦,鹰老化春鸠。
时候争催迫,萌芽互矩修。
人间务生事,耕种满田畴。
春晴泛舟
(宋)陆游
儿童莫笑是陈人,湖海春回发兴新。
雷动风行惊蛰户,天开地辟转鸿钧。
鳞鳞江色涨石黛,嫋嫋柳丝摇麴尘。
欲上兰亭却回棹,笑谈终觉愧清真。
观田家
(唐)韦应物
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
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
丁壮俱在野,场圃亦就理。
归来景常晏,饮犊西涧水。
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喜。
仓廪无宿储,徭役犹未已。
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闾里。
■编辑:杨 静
■监制:宋秋霞
■审核:马德超
往期回顾
古诗词里的“秋”
狮城读书月|“经典伴我行·我们的大运河”主题图书推荐(一)
河间文化休闲的新去处——城市书房!
红色故事绘——连环画里的“四史”故事||《世界听见了中国的声音》、《长城烽火》、《夜袭阳明堡》
【连环画】图书馆连环画推荐||《法拉第》、《老残游记》、《鲁迅》
联系我们
如果您有好的创意、意见或者建议,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。
电子邮箱:hyjlb999@163.com
办公电话:0317-2583169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河间市图书馆”或扫描下方二维码
扫码关注我们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