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年7月17日
地点:线上
嘉宾:无
以前,总是向往繁华与热闹,总觉得,只有站在人群中央,才能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。
时至今日,方才醒悟,生活本就是场孤独的旅行。一路前行,一路相逢,聚散有时,自为常态。
我们能做的,不是去迁就、追逐,而是学着与自己和解,既能珍惜相遇,又能陶然独处。
正如王维竹林静坐,映着明月皎洁的清辉,一人一琴,彼此相伴写出的那首诗:
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
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
——王维《竹里馆》
作家张佳玮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优秀的人,无论是在哪个领域的,其中一个衡量标准是拥有超乎常人的技能。”
独处,一定是必须拥有的技能之一。
唯有享受孤独,拥有独处能力,才能更好地成长。
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,他出身显贵、少年成名,却在名利双赢后罹遭贬谪、半生奔波,尽尝孤独的滋味。
他独钓寒江雪,孤独地坚守自己的初心和理想。
繁华落尽,春风失意,他品味着千万种孤独,终于顿悟:孤独,是人生的本质。
想通透了,他与孤独握手言和。
寄情于山水万物,把一方荒凉的地治理得风生水起,也藉由孤独治愈自己超越自己。
一个人,总是越孤独,越优秀。
余秋雨说:“在这喧嚣的凡尘,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,用来安放灵魂。”
外面车马喧嚣,躁动不安的心无处安放,不如用独处放空自己,释放身上的压力和倦怠。
人生下半场,学会用“独处”整合自己的灵魂。
一个人只有学会整理自己的内心,才能收获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。
林徽因曾说,“如果想衡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强大,就看他能不能一个人独处。”
独处时,依旧能够从容充实的人,定然是了解自己的人,于所求与不愿求都甚为明晰。
张爱玲:孤傲、敏感、卓尔不群,静静地生活,静静地离去,极致孤独,却又极致地绽放。
她自幼从未受到过温暖呵护,漂泊无依,心中孤苦,此后,又遇人不淑。
只在独处时,才可以远离纷扰,唯有片叶不沾身,才最是安心。
晚年的她,远居他地,不见过往,离群索居。
独处,是她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,独处,也是她维护自由最高傲的姿态。
丰子恺说:“既然没有净土,不如静心。”
卸下伪装,享受独处,学着接纳自己,与自己相处,无须曲意逢迎,断绝对外界的依赖。
之后,才发现自己亦可包罗万象,独自一人,也有千千万万种可能。
杨绛曾说:“人生一世,无非是认识自己,洗练自己,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。”
人生究竟要活成什么样,终究还是要由自己说了算。
独处,可以是一种孤独,同样,也可以成为一种清欢。
于山水处从容,于无声处清欢。生活,平淡才是圆满,平凡方生暖意。
给自己留些时间,用宁静拂去所有浮华,用最自在的方式,享最难得的年华。
愿每个不愿辜负时光的人,都能在平淡的日子中起舞,在独处中,得心之所属,在生活中,自由而烂漫。
文字来源:诗词天地
■编辑:李艳雪
■监制:左立志
■审核:唐瑞
往期回顾
联系我们
电子邮箱:hyjlb999@163.com
办公电话:0317-2583169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河间市图书馆”或扫描下方二维码
扫码关注我们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