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图书馆欢迎您
语言转换:

小暑丨夏渐浓,愿君多珍重

活动信息

时间:2025年7月6日

地点:线上

嘉宾:无

活动内容

小暑至,盛夏始。

活动报道



2025

07/07

二十四节气

小暑



小暑至,盛夏始。

此时的风裹挟着热浪,

连空气都变得粘稠。

但万物却在这份炙热中悄然生长——

荷花亭亭,稻穗低垂,

与蝉声一同织就夏日的诗。




 小暑·三候 


‌一候温风至‌。小暑时节,大地暑气渐盛,温热的南风开始频繁吹拂。此时的风不再像初夏时那样清爽,而是带着湿热的气息,预示着炎炎夏日的到来。人们常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热浪,蝉鸣声也日渐响亮。

‌二候蟋蟀居宇‌。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,蟋蟀等小昆虫开始离开炎热的田野,躲到人类居住的屋檐下或阴凉处避暑。它们的鸣叫声成为夏夜的背景音,仿佛在提醒人们盛夏的炎热已至。

‌三候鹰始鸷‌。此时,幼鹰开始跟随成年鹰学习捕猎技巧,逐渐展翅高飞。鹰的凶猛与敏捷在这一时期尤为明显,象征着自然界中强者生存的法则。同时,这也反映了夏季万物蓬勃生长的生命力。



 小暑·习俗 


‌食新米‌
小暑前后南方早稻成熟,民间有食新习俗。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米后煮饭,配以时令蔬菜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,感恩丰收。有些地区还会将新米与老米同煮,寓意新旧交替,生生不息。

晒伏防霉‌
此时烈日炙烤,家家户户会晒伏——将书籍字画、衣被织物摊在阳光下暴晒。宋代《东京梦华录》便有记载:“六月晒衣,不生蠹虫”,这种利用自然杀菌的方式至今在江南地区仍常见。

簪茉莉避暑‌
女子们会将新鲜茉莉编成手串或发饰,《清嘉录》记载:“茉莉盈头,香染鬓云”。花香不仅能驱散汗味,其清凉芬芳也被认为有安神消暑之效,成为夏季天然香水。

饮伏茶消夏‌
从南宋起,民间就有小暑煎伏茶的习俗。用金银花、夏枯草等十多味草药熬制凉茶,摆在巷口供路人免费饮用,既解暑热又体现施茶行善的传统美德。



 小暑·养生 


小暑时节正值“三伏天”开端,养生需注重“防暑、祛湿、养心”三大要点。此时阳气最盛,建议早晚适度运动避开正午烈日,饮食宜清淡多食苦瓜、莲藕等清热食材,同时可饮用绿豆汤、薄荷茶等消暑饮品。午间适当小憩有助于缓解“暑伤心气”,空调温度建议保持在26-28℃避免寒邪入侵。

此时还需注意“冬病夏治”,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进行三伏贴敷,关节疼痛者适合艾灸祛寒。保持居所通风干燥,衣物选择吸湿透气的棉麻材质,外出佩戴遮阳帽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以防中暑。保持平和心态,避免情绪躁动,顺应夜卧早起的夏季作息规律更利于健康。



《零基础学会艾灸》

在小暑节气阳气旺盛之际,《零基础学会艾灸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讲解艾灸起源、治病机理及操作要领,特别推荐读者把握暑热驱寒的黄金时机,通过精准的穴位定位和分科对症治疗方案,轻松掌握冬病夏治的艾灸技巧,让传统疗法为三伏天健康保驾护航。



《汉字里的中国》

在小暑节气到来之际,《汉字里的中国》通过66个文化汉字的深度解析,带您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——从汉字解读中追溯字形演变,到文化体悟里感受古今智慧,书中那些承载着天地自然与人伦礼乐的汉字,恰如小暑时节万物生长的蓬勃气象,在图文并茂的解读中展现出永恒的文化生命力。



 END.





■编辑:李艳雪

■监制:左立志

■审核:唐瑞



往期回顾


缅怀伟人功绩 感受诗词魅力!“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诗会”在河间市图书馆举办

红色故事绘——每日荐读(12.11—12.17)

小人书七天“悦”读——连环画阅读推荐(12.11-12.17)

“‘双争’有我·书香河北”河间市“阅读城市•书香瀛州”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——全民阅读进农村

科技助农 乡村振兴书单 图书馆乡村阅读促进行动

联系我们


如果您有好的创意、意见或者建议,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。

电子邮箱:hyjlb999@163.com

办公电话:0317-2583169
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河间市图书馆”或扫描下方二维码


扫码关注我们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