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图书馆欢迎您
语言转换:

以美貌著称的林徽因,被误解了100年

活动信息

时间:2022年6月14日

地点:线上

嘉宾:无

活动内容

作家萧红说过一句话: “当我死后,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。” 没想到,萧红一语成谶。不但她身后绯闻缠身,这句话也成了民国才女们集体命运的写照。

活动报道





作家萧红说过一句话:


“当我死后,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。”


没想到,萧红一语成谶。不但她身后绯闻缠身,这句话也成了民国才女们集体命运的写照。


而说起这些才女的绯闻,人们最津津乐道的,莫过于久负盛名的林徽因。



近年来,林徽因留给世人的印象,似乎大多是一些说不清、道不明的情感纠葛。


她与徐志摩、金岳霖、梁思成的“四角恋”,极大的满足了众人对民国第一才女的无限意淫与奢靡幻想,以至于大家谈论最多的的,不是她的作品,反倒是她的人品,甚至她的“茶艺”。


但《风雨琳琅:林徽因和她的时代》一书,对这一类的说法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和否定。


作者陈新华博士用写实厚重的笔法,还原了林徽因温暖刚强的一生,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冷静睿智、有着家国情怀的“林先生”,而不是一个只知风花雪月的情场高手。


每年的6月10日,是林徽因的诞辰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,重新认识一个让人惊艳的、值得敬重的、最真实的林徽因。



01

童年的四月天



林徽因有一首传播较广的诗,叫《人间四月天》。


于她而言,她的人生也经历了几个“四月天”。如果不是这几个“四月天”,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这位民国第一才女的倩影了。


林徽因童年的“四月天”是书籍,也是因为读书令她聪慧过人,并由此得到父亲的重视。


1904年,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。其父林长民是清末有名的大才子,其母何雪媛却极其平凡——缠小脚,没读过书,不懂琴棋书画。


两人的结合属于包办婚姻,没有任何感情所言,因此,何雪媛并不受宠。加上她所生的两女一男只有林徽因活了下来,林长民为续香火,另娶了一房小妾。


林徽因与母亲的日子本就难过了,谁知庶母竟连生了几个儿子,小小的林徽因与母亲从此被遗忘在冷僻的后院。


母亲心生愤懑,将怨气都撒在了林徽因身上。


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,是林徽因最为黑暗而抑郁的时光。好在,姑姑林泽民可怜这位侄女,便教她识字。


正是这个举动,改变了林徽因的一生。


天性聪慧的林徽因学会认字后,便天天往书房跑,很快便成为家里最有文化的人之一。


年仅6岁,林徽因就开始代祖父给父亲写信。当时,林父的信长这样:


“春深风候正暖,庭花丁香开过,牡丹本亦有两三葩向人作态,惜儿未来耳……”


这封信放到现在,很多人都不一定能看懂,但小林徽因不仅看懂了,还能写个回信。


由此,她的才思被父亲发现。文字链接了林徽因的聪慧,也拉近了父亲与她的距离。


从此,林长民视林徽因如掌上明珠,更是在1920年赴欧洲考察访问时特地带上了这个长女,为的是令她“多增长见识,开阔胸次怀抱。”


林徽因与父亲△


林徽因的人生大门,由此打开了。


也正是在这一次的欧洲考察中,她遇到了那个与她绯闻最多的男人,徐志摩。



02

不带走一片云彩


那年9月,林徽因考上了伦敦圣玛丽学院。因为父亲需赴欧洲各国考察和开会,她便常常一个人独守伦敦。


独居的日子,是寂寞的。林徽因由此还写信给友人:“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情发生,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......最紧要的是有个人要来爱我。”


也许是“吸引力法则”的作用,林徽因竟心想事成了。


徐志摩出现了,他原本想来伦敦跟着罗素学习哲学,到了伦敦才知道,罗素已被剑桥开除。


有些失落的徐志摩,只好选择了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,却由此认识了林徽因。


他们的相遇,只能用那句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”来形容。


林徽因和徐志摩,两个人同样在双重文化的教养下长大,同样精读四书五经、诗词曲赋,同样热爱拜伦、雪莱、莎士比亚,再加上个性上,林徽因“异乎寻常的美丽、活泼和聪明……徐志摩孩子般的单纯、天真、热情”,使他们得以在四平八稳、年高德劭的仁人君子中跳脱出来,春风化雨般地融入两种文化形态之间。


林徽因、徐志摩与泰戈尔△


而兼容中西双重文化的生活形态,在有生之年,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习惯和生命的需求。


两人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双方的共同之处,那段时间,也是两人最快乐的时光。


以至于徐志摩后来回忆:“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,说也可怜,算是不曾虚度。就只那一春,我的生活是自然的,是真愉快的!”


但这一春,随着张幼仪的到来很快结束了。


林徽因万万没想到,徐志摩是个“已婚人士”。他的妻子张幼仪已育有一子,此次来伦敦,便是想劝徐志摩“回头是岸”的——


徐志摩与张幼仪△


“她张着一双哀怨、绝望、祈求和嫉意的眼睛,定定地望着我,我颤抖了。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,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,她全看见了。”


但林徽因是何等的冷静睿智。她心下难过,却依旧狠下心肠给徐志摩写了一封“诀别信”:


“志摩,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,这原也无可厚非。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............”


没有过多的解释,也没有令人肝肠寸断的说辞,林徽因干脆利落地斩断了自己的情丝,并火速从伦敦回国。


即便最后徐志摩为了她与张幼仪离婚,她与徐志摩也再没出现过“越轨”行为。


于林徽因而言,徐志摩的出现,也是一场“四月天”。


因为这样一种情谊,之于林徽因,是精神上重要的、不可或缺的滋养。


但她清醒且深刻的明白,神圣的爱情始终无法凌驾于道德伦理之上。


所以她决然的离去,“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”。



03

建筑师林徽因


徐志摩只是林徽因一生中的过客,她的人生追求远不止于此。


1923年,林徽因结识了梁思成,并与之坠入爱河。1924年,两人便比翼双飞,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。


徽因与思成△

林徽因此次求学,可谓“野心勃勃”——她想学建筑,理由是“因为中国有那么多好建筑,却没有现代建筑科学。”


去到之后,却被告知建筑系不招女学生。机智的林徽因便“曲线救国”,在美术系注册,但选修了建筑学的全部课程。


她全身心投入课业,优异的成绩使她成为课程助教。在接受美国一家报纸的采访时,林徽因自信地说:“我要带回什么是中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。”


1927年,林徽因与梁思成双双以优异成绩毕业。1928年3月,两人在渥太华携手步入婚姻殿堂。


那天,梁思成问林徽因:“为什么选择我?”


林徽因说:“答案很长,我得用一生去回答。”


后来,她也确实实现了自己的诺言,用一生表明了自己的情意。



学成归国后,林徽因与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,创建建筑系,将留学时的经验用于学校。林徽因还设计了东北大学“白山黑水”的校徽。


正当两人欲将毕生所学传授于学生时,战争降临了。


1932年,日本占领东三省后,日本学者断言:“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。”


林徽因闻言怒了:“我就要去找出来,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。”


她和梁思成一起,开始了中国古建筑考察路。


做考察,要测绘画图。


以应县木塔为例,十层塔就要量十层测平面,再量断面。画下来之后,用尺子去量,一点一点地量,一节一节地量,比如斗拱是木结构,一点点小木头拼起来,所以对尺寸要求就很细。


梁思成早年出过车祸,行动不便,还穿着固定支撑的铁背心,林徽因就自告奋勇爬上爬下进行测绘。


了做好考察,梁思成与林徽因常常晒得黝黑。除此之外,还要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。



1937年夏天,在山西豆村,林徽因和梁思成举目前望,发现一座恢弘殿宇,这座殿宇就是著名的佛光寺。


在日记里,林徽因这样描述他们初遇佛光寺的场景:


“里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,它们群集在脊檩周围,像是涂了一层厚厚的鱼子酱。我们所站的天花板上面,是一层厚厚的尘土,并且到处散布着蝙蝠的尸体。在完全黑暗和恶臭之中,我们一连测量、绘图和用闪光灯拍照了数个小时。当我们最后从屋檐下出来时,发现背包里竟有数百只臭虫。我们自已也已经被咬得伤痕累累了。”


两人奔向殿宇,在梁下支起高架,清洗梁底尘垢后,一行字迹显现出来——“功德主故左军中尉王”。


林徽因当场流下了热泪,“终于找到了!”


这个证据,有力反击了日本专家的论断。



1932年到1945年期间,梁林夫妇走遍了大半个中国,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建筑物,然后编写了《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》。


1949年,北平解放前,中共领导找到两人索要了此书,并以此为蓝本确定了《全国文物保护目录》。


林徽因对建筑的热爱,远超过自己的生命。研究与保护古建筑,是她生命里的最后一场“四月天”。


她参与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三件大事:


第一件:参与设计国徽。


“国徽的主要设计者是林徽因。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说。


第二件:抢救景泰蓝工艺。


“她逛古玩城时,发现了濒临绝根的景泰蓝花瓶,便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景泰蓝抢救小组。”


第三件: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。


“她负责设计了纪念碑底座的浮雕纹饰。”


而且,这三件大事都是在她“摘除一个肾、肺病咳血”的情况下完成的。


1953年5月,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,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。


在生命的最后时期,林徽因不顾身体日渐恶化,与梁思成四处奔走,呼吁大家一定要保护中国的古建筑。


她说:“在这整个民族和他的文化,均在挣扎着他们重危的运命的时候,凭你有多少关于古代艺术的消息,你只感到说不出的难受。如果我们到了连祖宗传留下来的家产都没有能力清理或保护,乃至于让家里的至宝毁坏散失,或竟拿到旧货摊上变卖,这现象却又恰恰证明,我们这做子孙的没有出息,智力德行已经都到了不能堕落的田地。”


“你们今天拆的是真古董,有一天,你们后悔了,想再盖,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!”



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说:


“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,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。实际上,我认为,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。”


这才是真实的林徽因。她不是只谈风花雪月、不顾柴米油盐的女子。


相反,她“不要浪漫要生活”,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:


别因为自己是女人,就禁锢了双脚。真正长存于世的美,从来不止于皮囊,更是一个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立和智慧。


林徽因是属于从传统的“士”,转往新型知识分子的路途上,承前启后的一代人。


他们幼年时,接传统的余绪,立德立功立言是常念的道理,求学时期经“五四”洗礼,留学欧美,受现代的学术训练,又培养了一股子穷究事物本源的执着。


这两者结合,就决定了他们的安身立命——是要以自己对知识的、专业的追求,传承文脉的使命和责任,给予战乱和变化中的祖国以“实质性”的影响,推动一个大国的艰难转身。



 

04

我们都应该学习她


那么多人讨厌林徽因,也许是因为,她真的太完美了——


不仅有倾城的貌,更有多面的才、独立的思想和美好的道德品质。


但是,不管你喜不喜欢林徽因,都应该学习她的人生态度:


遇到不合适的感情,及时斩断;

为了实现梦想,拼尽全力;

为了家国情怀,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。


这样一位女性,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讨厌她呢?


如果你想了解更真实的林徽因,就认真听一遍《风雨琳琅:林徽因和她的时代》吧。


听完这本书,你对她的一生乃至自己的一生,都会有更深刻的领悟。


身如风雨浮萍,人是琳琅珠玉。


百年再难出一人。

■编辑:杨   静

■监制:宋秋霞

■审核:马德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