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图书馆欢迎您
语言转换:

「新语听书」安倍晋三遇刺身亡,让我想起了这本书

活动信息

时间:2022年7月9日

地点:线上

嘉宾:无

活动内容

7月8日,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,新闻迅速引爆各大媒体,引起国内一番热烈的讨论。

活动报道





7月8日,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,新闻迅速引爆各大媒体,引起国内一番热烈的讨论。



主要是安倍遇刺的这个时间太凑巧了——遇刺前一天,是我国“七七事变”85周年纪念日,不得不引人遐想,这是否是老天开的玩笑。


毕竟安倍的外公,是侵华的甲级战犯。


是不是老天开的玩笑我不知道,但有一本书,讲得就是七七事变后的故事。


这本书就是《狼烟北平》,也许你听着陌生,但作者的另一本书你一定听过——《亮剑》


实话实说,《亮剑》已是难得的好看,《狼烟北平》竟比《亮剑》更胜一筹。




小人物的伪爱国心、特务工作的神秘、刺杀锄奸的惊险、严刑审讯的惨烈、革命+浪漫的爱情、荡气回肠的死亡,环环紧扣、极尽质感。


所以,不得不在此告诫诸位一声:


千万不要在睡前听,不然怕你会兴奋一宿。




01

市井无赖的劣根性



这是一段发生在“七七事变”之后的故事。


七七事变后,北京城沦陷。日、伪、国、共,四方角逐,狼烟北平。


无论是在盛世还是在乱世,市井无赖都会存在。


他们像蟑螂一样,虽然是人类社会的最底层,却是见证世事变幻最多的人。


主角儿文三儿,就是这么一个市井无赖。


文三儿六岁父母双亡,鼓楼一带的丐帮收养了他;


自幼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,大字不识几个,但因为成长环境独特,心眼儿相关的东西倒是学了不少。


都梁是这么描述他的长相的:


文三儿的面相有点儿显老,肿眼泡,单眼皮,小眼睛总是红红的像兔子眼,眉毛短短的呈倒八字状,脸色焦黄,面皮粗糙,还有几粒浅麻子。


一般人看不出文三儿有多大岁数,要是有人问他年龄,他总是狡猾地反问:“您看呢?”


于是人家便胡乱猜起来,结论往往大相径庭,有人说他撑死了也就五十,还有人猜他四十五岁,这常使文三儿感到很沮丧,其实他才三十六岁。


三十六岁,放我们今天仍是大好年华,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

大部分人也能混得儿女双全,人生虽不十全十美,大体也能过得去。


但对于文三儿来说,这个年纪的他,要做的不是养家糊口愁孩子学费,而是如何吃饱饭,如何养活自己。


因为从小在丐帮经常挨饿,文三儿在吃饭上特别贪:


他个子不高,大约1.65米,人也很瘦,可不知怎么回事,好像总也吃不饱。


他吃饭时先挑大碗,饭盛满了还要使劲压,把饭压得瓷瓷实实。有一次陈家吃炖肉,文三儿专挑肥的吃,大块儿的肥肉没见怎么嚼就吞下去,肚子就像个无底洞,大半锅炖肉转眼就消失了,大家伙儿目瞪口呆,真怕他撑死。


因为这,文三儿蹲在茅房蹿了一宿的稀,可第二天,饭量一点儿没见少,照吃不误。

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过,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,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。


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,需求分别为:生理(食物和衣服),安全(工作保障),社交需要(友谊),尊重和自我实现。


文三儿处在第一层,他要保证自己首先能吃饱饭,能穿上可以保暖的衣服。

但荒诞之处在于,就这样一个底层人民,居然捐出了一个月工钱的一半,去支持抗日。


如果你以为这是因为文三儿爱国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

因为文三儿此举只是为了能让他“一个臭拉车的”在北平老少爷们儿面前露个脸。


可文三儿没想到,捐了钱的他遭遇了来自日本飞机的轰炸,却没有得到抗日力量的任何一点儿保护。


差点丧命的他突然想明白了,像抗日这么大的事儿,轮到谁也轮不到自己操心。


文三儿遂打定主意,从今往后就是天塌下来,他也不会再凑热闹了。


但好巧不巧,就在文三儿发誓再也不管“抗日”事件之后,又因为送画给日本人,遭遇了日本人的毒打。


这让他重新记恨起了日本人,并在一帮流氓的怂恿下,和一群土匪一起,灭了打他的佐藤一家。


都梁尖锐的指出,文三儿这一类人,并不是真正的爱国。


尽管他后面误打误撞救了刺杀日伪官员的军统特务,又稀里糊涂帮了共产党的大忙,但依旧不耽误他卑躬屈膝拍日本浪人的马屁,也不耽误他打肿脸充胖子愣要装出"爷"的模样。


即使你给“文三儿”讲遍了道理,他也不会拿起武器来革命,不会为了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利益做出牺牲。


他只会有钱就花,目光短浅、心眼儿小,就连享乐的方式都缺乏想象力。


他对有钱人拿钱不吃不喝不玩而去买字画的行为无法理解,因为他的思维无法感受除了感官上的满足以外的精神生活需求。


都梁借用笔下人物之口说出,这样的小人物,改朝换代是影响不了他们的。


因为他们身上存在着“哀其不幸、怒其不争”的劣根性。


但话说回来,他们一开始也只是想吃饱饭而已。



02

无为做人



书里有这样一桩事:


文三儿在北海夹道的械斗现场,目睹两伙帮派火拼,吓得不禁感慨: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怪,一物降一物。


心狠手辣的李二虎竟然栽在天津混混孙二爷的手里,若是论单打独斗,两个孙二爷也不是李二虎的对手,李二虎敢对别人下手,而孙二爷却敢对自己下黑手,关键是玩法不一样。


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,甭管多横的人,也得按规矩来。


徐金戈在军统局内部讨论《哈姆雷特》那句名言:生存,还是毁灭?这还是个问题,解读如下:


“作为一个特工人员,无论是生存还是毁灭,这根本不是个问题,谋事在人成事在天,一切要顺其自然,尽人力而听天命。世间万物都有定数,你怕死也没有用,不如坦然面对死亡。”


此番发言深得戴笠赞赏,称赞他深得《老子》之思想精髓,并举例说:


《老子》有“大白若辱,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之说,以这五种现象来说明“道”的无为境界。


即最白的好像污浊,最方正的没有棱角,最大、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,最好的音乐没有声音,最大的形象则没有形象。


什么是“道”呢?《老子》所说的“道”是万物之本,世间的一切均由它而生。它无所不在,无所不包,无所不容。


对世人来说,“道”既是无声的,又是不可见的。它是理想中至高至极的境界,非常人所能达到。


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并不是刻意的无为,而是不要刻意的为。


人要遵循自然之理,顺应自然的运行,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,不做不必的事,但也必须去做——


我们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一份子,自然应该参与社会、遵循自然逻辑该做的事。



03

历史的意义



书中还有一个人物,非常值得一提:


燕京大学的教授罗云轩。


罗云轩出身江南旺族,家学渊源,仅明清两朝家族中就出过四个进士。


自幼受传统文化教育,后考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,师从李叔同、陈望道、刘大白等人学习国文。


1919年,罗云轩考取官费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,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,任教于燕京大学。


但罗云轩常对女儿说,自己这辈子没什么大出息,到头来不过是个教书匠,真愧对于那个时代。


在那个时代,相较于普通人来说,读书人的境况真能算得上不错了。


具体地说,就是一批熟读经史子集的传统知识分子,又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,造就出一批学贯中西的人物。


这些人回国后受到政府礼遇,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自由的学术环境,使得他们中间出了不少文化大师。


但是好景不长,进入民国政府时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,到了后来,别说是学术自由,就是人身安全都成了问题。


都梁认为,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个巨大的怪圈。


他借罗云轩的口说,


“我看不出这种历史的轮回有多大的意义。”


当然,这点我是既认同,又不认同的。


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,回顾过去的一些历史,似乎只能感慨唏嘘,没有太多现实意义。


但历史的轮回,是一段段“小”历史在兴与亡间交替,“大”历史却从未停下过前进发展的脚步。


以史为鉴,学会“鉴”的是何为足,何为不足;哪些足,哪些不足;避不足,是而更足。


因此唐太宗才能说出“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”,也能汲取隋朝灭亡的教训,开启贞观之治。


一个朝代的建立,一定是在前朝的“废墟”上展开的。历史的意义也在于此。


书的最后,书里的另一对主角徐金戈和方景林经历了政治风波的洗礼,变成白发满头、一身沧桑的老人。


世事的变幻早已不能在两位老人的心中引起任何波澜,老人们能想到的只有纳兰性德的词句,那是目睹一地豪华变成满目疮痍以后的虚空之感。


见惯生死的人总希望把历史归结于虚无,因为那样才不至于让回忆的细节痛苦到把整个心灵吞噬。


然而,几十年光阴之间遇到和失去的人们,又怎能用短短几十个字的一首纳兰词简单带过呢?


所以,我们既要铭记血海深仇,也要正视历史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。


时代变了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变了,我们从未如此强大,也从未如此清醒。


如今,哪怕如我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,也清楚的知道:有国才有家——国佑家,我护她。



——The End——


特别声明:本文为新语听书原创内容,版权归新语听书所有,如需转载可联系授权。

■编辑:郑   红

■监制:宋秋霞

■审核:马德超


联系我们


如果您有好的创意、意见或者建议,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。

电子邮箱:hyjlb999@163.com

办公电话:0317-2583169
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河间市图书馆”或扫描下方二维码


扫码关注我们吧